背景图
序言:继续探索那些没有答案的“为什么”

Hi!感谢你点开这个专栏,和我探讨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!

一直以来,我都想为公众号的“世界观与社会思考”专栏写一篇序言,却始终提笔犹豫,不知该从何说起。

直到有一天,我偶然看到知乎网友@00000000的一个回答,这才找到了一丝灵感,终于决定动笔。

这位网友举了一个简单但很有意思的例子:

一次与朋友聊天,我提到,王大爷送王大妈去医院了。

朋友问,为什么?

我答:她在冰上滑倒了。

大多数时候,这个回答已经足够清楚了。

但如果换成一个对地球一无所知的外星人,他可能会接着追问:

为什么冰会滑?其他固体也这样吗?

再或者,他可能会从另一个角度好奇:为什么老伴之间会互相关心?他们都怎么表达这种关心?

其实,这种一问再问的感觉,听起来是不是和小时候喜欢追问“为什么”的我们挺像的?

类似的追问方式,罗素在《哲学问题》中也用过。他在书的开头就问了个看似平常的问题:“什么是桌子?如果桌子真的存在,它又有什么性质?”表面上平平无奇,但往深处一想,好像有点讲不清楚。

这类不断刨根问底的问题,正是这个专栏希望讨论的核心。不过,这里既不搞科普,也不讲什么专业理论,只是我个人对世界和社会生活的一些偏狭的想法,纯粹是小范围的探讨。

和那些高高在上的宏大叙事不太一样,这里关注的是一些跟你我密切相关的日常小事。从这些小问题出发,去聊一聊“到底是什么”,或者“为什么会这样”。

比如:

什么是教育?为什么一些高中教学楼装上了防自杀的铁丝网?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官媒热衷宣传“全寝保研”?又为什么有些高校要在奖学金的推文中以拉踩他人为噱头?

教学楼铁网外的天空(图源:素履以往@小红书)

什么是恋爱或婚姻?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“恋爱和婚姻不过就是利益交换”?“恋爱脑”是怎么成为贬义词的?

什么是95后的生育观?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决定不生孩子?而又是什么让学者费尽心心思让女大学生“服服帖帖地生孩子”?

图源:人大重阳@微信公众号

什么是人文关怀?为什么列车上不卖卫生巾?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盲人在外出行?为什么“中国式医患关系”一再引爆热搜?

图源:互联网

……

这些问题看似都有直接的答案。比如,官媒宣传“全寝保研”是因为当前就业压力大,只能推保研;列车上不卖卫生巾是因为忽视了某些群体的需求;我们很少看到盲人出行是因为无障碍设施不足;等等。

但就像那个外星人一样,我总忍不住想问更多——那些看似简单的答案背后,还藏着什么?

写这个专栏,就是希望用写作整理这些想法,在过程中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。当然,仅仅靠我一个人的观察,可能会不完整甚至片面,所以我特别期待听到你的声音。你会怎么理解这些问题?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?

无论是共鸣还是不同的看法,我都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表达。相信通过这样的对话,我们能一起探索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“为什么”。

感谢你读到这里,希望这个专栏能成为你愿意分享和思考的一个小角落。我们专栏里见!

本文收录于 意识之间 (16/16)
上一篇
荒诞、爱与成长——试解构《云边有个小卖部》

发表您的看法

加载失败,请刷新页面。若该问题持续出现,则可能是评论区被禁用。